Search

///明後二天 旅人書房又要快閃牯嶺街書市集///


  • Share this:

///明後二天 旅人書房又要快閃牯嶺街書市集///


時間空下來後,我又重新回到「茶的世界」課堂。之前陸續上了幾年,雖有些觀念,但茶葉的學問實在太精深又變幻無窮,總覺得自己一知半解,雖然有心在空間裡推薦好喝的茶,但該如何傳達好喝的茶應該是怎樣?什麼叫做不好喝的茶?在這個紛亂又似是而非的市場,實在很難說明白。


知識需要累積,包括不好經驗的累積。今年回到課堂上,我突然稍稍覺得,所謂「茶的世界」的大門打開了,老師的講義其實大同小異,但是以前有聽沒有懂的,現在才突然慢慢融會貫通,包含了外面不好的經驗,一起融會成一點點喝茶的心得。而當你明白了一點,你會發現那還有更多有趣的學問,待你去發掘,課也就越上越有趣,即便這已是我第N次回到這班了吧!


這讓我想起,關於閱讀,以及諸多世事,不也都是這麼回事?一開始並不這麼好進入,但一旦入了門,才領會了之間妙處。


上個月我總算跟上製茶行程,摘茶、萎凋、浪菁、發酵、殺菁…每個環節還有該環節的學問,除了看老天賞不賞臉,製茶過程也是一場學習等待的過程,萎凋時你急了,便影響茶葉的走水程度,該靜置時你急著要他發酵,可能就讓茶葉內容物轉變不完全。一杯甘甜順口,滋味豐富的茶湯實在得來不易啊!而想當然耳,為何如今好茶不易得?因為有耐心了解製程的前因後果,並堅持用時間來換取一杯好茶的人,在這什麼都講究效率的時代,也越來越少了。更甚者,在商人重行銷包裝的推波助瀾下,好茶的標準反而趨於混淆。


這周末(12/15~12/16),將在牯嶺街快閃二天。我除了帶上這幾個月陸續發現的好書,也會沏上一壺上個月剛做好的肉桂烏龍(一種茶樹品種,非肉桂香料),這次運氣很好,承作茶樹品種較少見,天公也作美,還有最重要教大家做茶的,是一直在業界孜孜不倦的專業職人,帶著大家耐心等待茶葉逐一幻化,最後烘焙出令人回味再三的烏龍茶湯。


喔!對了,有好茶,總想來點茶食,一天才叫完美吧!今晚趕工出爐的桃酥,是我念念不忘的茶點,不是我愛誇口,也不是每樣甜點都能誇口,但說起桃酥,台北我很少吃到比我家好吃的!😎


好了~~以上報告目前我能變出的把戲就這些啦!😅明天記得,最好帶著自己的保溫杯,一起來好好喝一杯,聊聊天吧!


照片是這幾年走過的茶山,分別是安溪的鐵觀音茶區、斯里蘭卡的Nuwara-Eliya,都看不懂門道,也算是看了熱鬧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View all posts